相關資訊
點我連結
點我連結
電影一開始只有口白沒有影象,可是卻可以從短短的口白中得知故事的時代背景––日據時期。
在那個時代,日本殖民統治台灣,要我們只可以學習日本文化,禁學歷史、法律、政治等等,完全的要把台灣人民改造成日本天皇子民,不過因為如此,反而為了台灣的多樣性特質,多添加了一筆,例如來了很的外來語,就像是卡車,有的人會唸成「to lua ku」(大概是這樣子發音的吧!如有錯誤還請更正。),這些外來語和原本的漢語,使得台灣的閩南語有了獨特的一面。
整部電影看起來就像是以一間茶房為最主要背景,然後描寫一些人們的生活,感覺就像是在看著別人生活似的,沒有多大起伏變化,唯一慢慢在變的是男女主角之間的戀情,可是那似乎無關緊要了,因為會很容易的被吸引到別的地方,就是電影裡在描述的歷史背景。台灣人為了博取日本人的信任,阿諛諂媚在茶房的入口處地板上畫上美國和英國的國旗,說是要每個人進出的時候都踏在那二個國家上面。可是就算是如此,還是不能努力的保有自己的文化,自己的語言思想。台灣人的精神怎容如此,大家還是會想盡辦法私下尋找和當時代人們口中所說的「祖國(中國)」有關的事物,例如:國歌的黑膠唱片。
當台灣光復了之後,沒多久國民黨政府遷來台灣,那段開始,我想應該是最恐佈的日子。官員們不懂台語,要求人民要用國語,茶房的劇團又屢屢演出台語的劇碼,最後慘遭禁演。從每個角色人的口中聽的出來,當時的人民心中害怕,四處都是拿槍的軍人,四處都有台灣人被殺,而導致最後的省籍對立,引發二二八事件。
電影最後,男主角和女主角相約私奔,可是無奈的是,女主角在港口邊等了又等,再也等不到所愛的伊人前來,因為男主角在離開出發之前,被無辜的射殺了。
和其他的二二八事件裡的受害家庭一樣,再也等不到家人回家團圓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